米乐M6:“责任全在中国!”全球芯片价格暴跌23外媒集体破防了
2025年3月,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(SEMI)的最新报告显示,中国成熟制程芯片(28nm及以上)产能占比飙升至28%,而这一数字将在2027年突破39%。更令西方窒息的是中国企业令人疯狂的定价:6英寸碳化硅晶圆售价仅为500美元,不到美国Wolfspeed公司的三分之一,这直接击穿了全球芯片市场的“价格地板”,引发欧美日韩厂商的集体恐慌。
中国芯片的“白菜价”并非偶然,而是产业链深度重构的结果。以碳化硅晶圆为例,这种用于电动汽车和航天领域的关键材料,美国企业成本线美元以上,而中国通过自主研发设备、优化工艺,硬生生将成本压至400美元。
一位台企高管透露:“大陆连美国应用材料的设备都不用,照样能造出合格产品。”这种成本优势的背后,是300座晶圆厂的规模化效应和国产供应链的全面成熟——从光刻胶到蚀刻机,中国已实现90%以上中低端设备自给。
市场的反应更为直接。2024年,中国芯片出口量增长13.6%,但出口额仅微增5.3%,单价暴跌7.3%。这种“以量换价”的策略让西方巨头陷入两难:跟降则亏损,不降则失市。德州仪器曾试图以“价格战”压制中国厂商,却导致自身净利润同比暴跌22%,库存积压33亿美元,最终被迫将生产线迁往珠海。
美国对华芯片封锁充满了讽刺性。拜登政府曾经禁止EUV光刻机对华出口,却推动中国加速DUV设备研发——上海微电子的28nm光刻机已通过验收,中芯国际借此将14nm芯片良率提升至85%,逼近台积电水平。更令西方震惊的是Chiplet(芯粒)技术的突破:中国通过将多颗成熟制程芯片封装集成,性能媲美7nm工艺,成本却低60%。
制裁反而成为“最佳助攻”。2023年,中国半导体设备进口额暴增93%,荷兰ASML对华销售额占比从14%飙至46%。当ASML CEO温宁克警告“孤立中国只会加速其创新”时,美国商务部却要求台积电提交客户数据,试图监控芯片流向。这种“既要赚钱又要封杀”的双标,连《华尔街日报》都嘲讽:“美国在帮中国练习‘极限生存’。”
中国避开与西方在5nm以下制程的“正面绞杀”,转而深耕28nm成熟芯片:比亚迪电动车IGBT芯片国产化率达92%,2024年采购量超英飞凌全球产能1/5;中芯国际28nm良率追平台积电(99.3% vs 99.8%),却将成本压低30%。这种“农村包围城市”的打法,让中国手握全球73%新能源车、65%智能电表产能,形成“需求-供给”自循环生态。
当中国斥资千亿补贴芯片产业时,西方指责“破坏市场”;但欧盟批准英特尔170亿欧元建2nm厂,美国《芯片法案》补贴台积电亚利桑那厂40亿美元——这种“只许我放火,不许你电灯”的逻辑,简直是把双标玩到了极致。
外媒感叹:当张忠谋四年前切断华为订单时,没人料到中国能把制裁清单变成科技攻关目录。如今美国半导体设备商看着中企订单清零,才明白美国封锁砸穿的是自家天花板!
工人工作是否8小时,超出有没有加班费,不要一味搞低价,提高点工人待遇! 芯片低价背后全是工人的血泪![给力][给力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