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综合算力芯片生态碎片化未来发展亟需产业协同
中国网9月28日讯(记者 王瑞芳)2024年9月28日,2024中国算力大会开幕。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发布《中国综合算力指数报告(2024)》并进行了解读。据介绍,截至2023年底,全球算力基础设施总规模达到910EFLOPS,同比增长约40%。中国约830万机架,智算同比增速超过65%。
他说,过去的一年中,算力存力有很大的发展。综合算力指数前10位的省份,河北名列第一,广东、上海、江苏、北京连续三年位居前五。东部沿海的长三角、珠三角综合算力发展也很快。宁夏在政策和资源禀赋的支持下,首次进入到综合算力指数的TOP10。
报告显示,目前全国数据中心可以实现20毫秒的互联,各枢纽形成了覆盖全国20毫秒试验区和周边城市5毫秒的试验区,全国65%的省市5毫秒可以至少达到一个算力数据集群,所有的省市包括西藏、新疆也可以接入20毫秒的算力集群,已经形成比较优化的局面。其中,西部省份有资源禀赋的优势,内蒙、宁夏连续居于全国的前列,特别是电价、气候、资源环境非常重要。未来如何发挥资源禀赋与各自需求相结合,推动东数西算也是推动全局优化的重要手段。
城市算力TOP10中有廊坊、张家口、大同等,广州、杭州、苏州需求也非常突出。八大枢纽中,京津冀地区占全国的20%,长三角占20%。大湾区的广东无论是算力、存力、运力方面都非常均衡,成渝地区有待进一步发展。米乐官方入口内蒙有更多的进步,在用算力规模有7亿,平均PUE是1.37,存力进入了全国的TOP10。
结合报告情况,他对我国算力未来发展也提出了建议:一是政策标准要进一步完善;二是进一步优化算力布局,除了通算、智算、超算,东数西算的布局里还有很多跟需求相匹配的算力部署,其中很大的挑战是中国算力芯片生态碎片化;三是需求和供给中有很多错位,不能完全精准适配,算力互联成网是下一步要推动的重要工作;四是绿色低碳转型发展,将算力和电力一起统筹规划;五是围绕技术创新和产业生态需要做好相关工作。
他说,做到超大规模集群能力的构建,需要非常多的技术创新,可以利用软件产业协同来打造开放兼容的智能芯片体系。首先,跨体系的应用适配迁移,芯片开发出来的应用能平滑应用到其他芯片体系上,这涉及到芯片、米乐官方入口软件栈、算子库和开发框架之间纵向的协同稳定;其次,芯片不足的时候,异构芯片是否有混合芯片架构;第三,卡越多故障越高,因此芯片应用非常具有挑战性。